当前位置:→ 股海网传闻消息 → 正文
  • 01.09周三预测:重大小道消息一览

  • 相关简介:周三利好消息   传,大宝将成强生宠儿?另类强生业务大调整   2012年9月,强生全球首席执行官Alex Gorsky造访中国,这位去年4月份刚刚正式上任的全球CEO把中国作为全球巡视中重要的一站进行深度探访,并一再表示出他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期待。然而,对于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强生中国投资)的部分人来说,这并非是2012年里最重要的一件事。   同样在去年9月,强生中国消费品业务的很多员工都收到了一封邮件,强生中国投资将对旗下的几家公司进行大规模整合。   事实上,早在2010年,强

  • 文章来源:股海网作者:股海网发布时间:2013-01-08浏览次数:下载次数:0收藏:

周三利好消息

  传,大宝将成强生“宠儿”?“另类”强生业务大调整

  2012年9月,强生全球首席执行官Alex Gorsky造访中国,这位去年4月份刚刚正式上任的全球CEO把中国作为全球巡视中重要的一站进行深度探访,并一再表示出他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期待。然而,对于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强生中国投资”)的部分人来说,这并非是2012年里最重要的一件事。

  同样在去年9月,强生中国消费品业务的很多员工都收到了一封邮件,强生中国投资将对旗下的几家公司进行大规模整合。

  事实上,早在2010年,强生中国投资的消费品业务就曾进行过一次内部结构调整。而去年开始的新一轮公司架构变动中,最直接的变化便是,收购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大宝”)4年之后,强生和大宝终于成了“一家人”。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此轮持续数月的整合即将完成,大宝有可能成为强生中国消费品板块中未来发展的重点。

  而对于此次调整,记者昨日致电强生中国相关人士,对方以不方便告知为由作答。

  业务重组,渠道整合

  作为一家产品多元化的跨国公司,强生一直比较“另类”。由于旗下同时拥有消费品与制药、医疗器材和诊断业务三大业务,而消费品业务在强生中国的模块中主要以强生婴儿系列为代表的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和大宝两家公司体现。

  目前,强生中国的官方网站上,消费品业务被划分成了个人护理业务和非处方药业务,前者包括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和大宝,而后者则代表了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和上海强生有限公司。也就是说,整合之后,强生在中国的消费品业务将由四家公司的业务组成,其产品包括强生婴儿、露得清、美林、泰诺、邦迪和大宝等。

  据强生中国内部人士透露,过去强生消费品业务处于“分工也分家”的状态,虽然拥有共同的集团公司,但实际上各个业务模块作为独立的个体单兵作战。即使在收购大宝之后的几年里,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和大宝仍然处于各自为战的经营状态。而此次结构性调整将打破原先“单干”的模式,除了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没有受到影响外,其他业务单元中的四家公司将根据产品性质不同,由两个条线分别负责两家公司。

  2008年7月,强生以23亿元收购大宝。在此之后,虽然外界对大宝的命运有着诸多猜测,但大宝依然实行独立运营,强生中国投资派出了几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其他并未做过多整合。

  因此,对于强生中国投资来说,此次消费品业务整合中最重要的一点,无疑在于如何“消化”大宝。

  陈楠(化名)曾在强生中国担任华南区域的销售经理,作为强生的销售,过去他从来没有卖过大宝的产品。“公司架构调整之前,强生中国消费品的销售分为四个大区,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每个大区下面由不同的区域经理负责主要业务,而卖的仅仅是强生自己的产品。”

  据强生内部人士透露,整合之后,强生(中国)有限公司与大宝的销售团队将合二为一,并独立出来由强生中国投资管理运营,还取消了原有的大区概念,以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范围为单位划分,除了全国连锁的五家大型超市之外,由过去的部分直接供货方式全部转变为间接供货方式。同时,强生正在考虑逐步减少地区经销商的数量,减少由合并带来的渠道重复。

  “对于销售团队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大的调整,”强生内部员工对记者表示,“销售的资源和客户需要进行重新梳理,同时需要一定的时间熟悉新增加的产品,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大宝的加入、产品品类的增加,也使得分销商更重视我们。”

  而对于未来还将做何调整,强生方面尚未公布官方方案。

  离职补偿百万元

  任何一家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渠道合并,都将伴随着一轮裁员计划。

  去年9月,强生中国消费品业务的所有销售人员收到了公司的公开信,对于即将进行的架构调整征询员工意见,如果不愿服从公司的安排可以选择解除合约。而在其后10月份的第二封公开信中,公司对于不愿接受调动安排或接受裁员的员工提出“N+3”或“1.6N”的薪资补偿(N代表在强生的工作年限),同时承诺在合同期内支付所有未完成的合同薪酬。有消息称,一位工作超过十年的老员工在离职时一次性获得了超过100万元的补偿。丰厚的离职补偿金没有让离职的员工失望。

  然而这笔开支的背后并不意味着公司“多么有钱”,在全球原材料上涨、日化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每一家公司都在绞尽脑汁降低成本,强生也不例外。

  “强大的销售网络是当年强生看中大宝的重要原因。”日化行业专家于斐认为,当年收购大宝,强生显然是冲着其强大的销售网络。除了北京及全国350个销售柜台,以及分布在超市、便利店的3000多个专柜,尤其在二三线城市的批发领域,大宝具有明显优势。

  如果说前几年没有“消化”大宝还只是强生没有准备好,那现如今和大宝以及其他两家公司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强生消减不少开支。

  从原有的供货方式来看,和大多数国内快速消费品公司一样,强生兼有现代零售渠道直接供货给大型连锁超市,同时拥有分销商网络,通过经销商间接供货给客户。而如今向间接供货方式的转变将很大程度上减少强生的库存压力,从而将库存成本分散给不同的经销商。

  与此同时,精简销售团队,缩小经销商数量无疑都是强生“省钱”的办法。

  大宝受重视?

  小护士、北京奥奇、北京紫罗兰,这些曾经非常有名的民族品牌,在被国外品牌收购之后,基本都销声匿迹。在强生中国投资收购大宝时,外界也曾对此普遍担忧。

  “我们计划借助强生在市场营销、研发和产品创新领域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大宝品牌。”时任强生中国投资总裁的吴人伟在收购之时如此表态。

  然而,四年过去了,大宝表现如何,市场上却很少有明确的数据可供参考。

  2003年,大宝在护肤品市场份额超过17%,但此后随着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品牌的强势冲击,销量连年下降。收购前,大宝销售额从2005年的7.8亿元降到2006年6.76亿元,此后两年一直稳定在8亿元左右。

  2008年收购完成之后,强生中国投资曾派遣部分中高层管理员入驻大宝,“新东家”显然对大宝颇有想法。

  据强生内部员工透露,随着快速消费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强生的自有产品每年增长相对迟缓,但大宝却表现突出。去年,大宝的全年销售额接近14亿元,大宝SOD蜜作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甚至能够作为“硬通货币”和经销商进行直接结算。

  “此前,大宝SOD蜜几乎占据了大宝全部的销售份额,而在过去几年,大宝其他的产品线为其贡献了更多的增长点。”强生内部人士表示,大宝SOD蜜的销售额如今仅占大宝全线产品的60%。

  或许4年前,强生收购大宝时相中的是后者的销售渠道和网络,那么4年后,强生想引入的可能还有大宝的本土化策略和作战方法。

  2012年4月,新上任负责强生中国销售和市场的总经理Edward周此前曾被派驻在大宝工作多年,同时负责销售团队的管理人员中也不乏来自大宝的高管。

  大宝会被“雪藏”只是一个传说,而此次调整,大宝似乎正在上位,或将成为强生中国消费品业务未来发展的重点。而且,也有强生中国内部人士表示,Edward(周敏涛)在回归强生中国之后,一些做法已与此前具有明显差异,带有强烈的“大宝”特征。

  不过,此次整合是否能为强生带来新的机会和增长点,还有待观察。



  传,万科2012年销售额1412亿全球居首

  万科A(行情股吧 买卖点)(000002)今日公告,公司2012年全年累计实现地产销售面积1295.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41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9%和16.2%,年销售金额再度刷新行业纪录,并成为全球首个房地产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

  其中,去年12月份,万科实现销售面积116.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40.7亿元,当月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41.75%,环比则下降17.86%。对此,万科董秘谭华杰表示,实际上去年12月公司推盘较多,实际认购面积和金额比11月更高,但由于大量推盘集中在年底,有相当部分已认购未签约资源,将体现在2013年的签约数据中,因此预计2013年1月份的签约金额同比将有较为明显的上升。

  2012年,国内地产市场景气度呈现前低后高态势。来自万科的数据显示,在万科关注的北京、上海等14个城市,2012年年初的成交面积同比大幅萎缩,2012年1月~2月同比降幅达55%,其后同比数据逐步回升,到年中时成交渐趋稳定。

  虽然2012年主要城市的成交相比2011年普遍有较大幅度的回升,但谭华杰认为,这是建立在2010年、2011年市场连续两年大幅萎缩的基础上,如果与2009年相比,2012年上述14城市的成交面积降幅仍在20%以上;此外,尽管2012年下半年的成交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去库存化周期,但这些城市新房库存绝对量仍然处在近年来的高位,市场仍然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

  在产品结构方面,2012年万科所销售的住宅仍然延续了以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为主的特征,144平方米以下户型占比达到90%。2012年万科加大了社区服务产品的开发,相继推出了包括第五食堂、万物仓、幸福驿站在内的一系列服务创新,从餐饮、仓储以及综合便利服务等各个方面不断完善小区的生活配套,万科将力争在服务配套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去年12月,万科拿地力度创出年度新高。当月新增项目20个,分别位于苏州、徐州、杭州、上海等城市,累计增加建筑面积约434万平方米,涉及金额达143亿元;2012年全年万科共新增项目76个,新增建筑面积约1446万平方米,略高于全年销售面积。

  谭华杰表示,2012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加大了土地供应力度,万科由于销售顺畅、资金充裕,因此加大拿地力度,但万科并没有放松投资标准,土地成本仍然控制在合理水平,同时相对于公司开发规模,2012年的拿地量也属于正常补货,目前万科项目资源仍然保持在满足未来两到三年开发需要的合理水平。


 



  传,2012年AMC逆势扩张 华融东方利润翻番

  2012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中有两家完成股份制改造,开始走市场化的道路。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趋势日益明显的局势下,已公布2012年业绩的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却能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均在一年内实现了利润翻番。

  1月7日,记者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获悉,2012年东方资产的集团净利润突破了60亿元,较之其2011年的30亿元利润翻了一番,比2010年的10亿元利润增加了5倍。东方资产还表示,良好的业绩为其改制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2012年10月刚挂牌成立股份制公司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也公布了2012年业绩情况。2012年实现集团拨备前利润120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较2011年利润50.07亿元增长140%。

  综合化经营初见成效

  近年来,随着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的完成,资产管理公司也纷纷开始了商业转型。资产管理公司凭借着金融“全牌照”的优势,开展综合化经营,已经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尽管目前长城和信达两家资产管理公司还未公布2012年的财务情况,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2011年均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目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几乎都从单一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成功转型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旗下拥有保险、证券、信托、租赁等多个金融牌照。

  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曾在多个公开场所提及,要将华融打造为大型“金融控股集团”。他表示:“探索创新,开展综合金融经营将是大势所趋,将成为中国金融机构的重要转型方向和路径。”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郑万春也建议,国家可明确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综合经营试点单位,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这样可以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改革与综合经营试点结合起来,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为功能健全、治理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

  同时,东方资产也悄然将保险这块牌照收入囊中,综合金融服务的态势日趋明朗。2012年下半年,东方资产以78亿元的价格成功控股了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后者的财产保险业务位居财险行业第四位,利润为东方资产2012年的利润贡献超过三分之一。

  东方资产还表示,针对各办事处不良资产业务萎缩,发展后继无力的困局,将加强部署,把办事处转型作为公司转型工作的重点,引导办事处对内转换机制,对外开拓市场,发展商业化新业务。

  改制进程或加快

  2012年10月12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标志着华融由政策性机构向市场化机构彻底转型。至此,已有信达和华融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在此之前,信达已成功引入了战略投资者。

  有业内人士认为:“有了前两家公司的成功经验,长城和东方的改制应该会快了。资产管理公司改制的意愿很强,因为改制的顺序几乎就决定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业座次。”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信达实现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104.6%;华融净利润34.6亿,同比增长60%;长城实现商业化合并利润2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19.19%;东方实现商业化合并利润12亿元。

  郑万春曾公开表示过:“对于股份制改制,我希望越早越好。”据悉,长城也制定了五年发展目标,分为两步走。前两年打基础建机制,后三年上台阶,创品牌。

  1月7日,东方资产有关人士对 记者表示:“2012年良好的业绩为我们的改制奠定了很多的基础。至于改制的时间和计划是需要国务院定的,我们不能说,我们只能说我们做好了准备。”




  周三利空传闻

  传,中江地产紫金城空城五年 江中集团面临亏损黑洞

  在江西南昌市,一座地段位置上佳、体量颇大的商业地产项目,却建成五年后仍然是“空城”。而为该项目售后返租提供担保的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中集团),却需要向业主们支付租金。但在招不到商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一个填不满的“黑洞”。纠纷由此产生,究其根源,商业地产项目如何保证健康的销售和运营,仍是需要众多地产商反思的问题。

  江西南昌紫金城为中江地产(行情 股吧 买卖点) (600053,SH)2006年开发的一个融居住和商业一体化项目。彼时,中江地产的控股股东为江中集团,为了解决紫金城商铺的销售问题,江中集团成立江西时商旅游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江西时商)。购买了紫金城商铺的业主,可将商铺返租给江西时商,由江西时商统一对外招商运营,江中集团作为担保方。

  时至今日,5年已过,紫金城商铺仍然是一座 “空城”。“我们在没有任何收入的前提下,已为业主支付了2亿多元的租金,我们算了一下,以后每年支付的租金都要在2亿元左右。”江中集团负责退铺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如果照这样下去,企业必将会拖垮,直到倒闭。

  江中集团董事会秘书吴伯帆则向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只是给业主发了一个函,还停留在协商层面。

  单方面提出解除合约

  2013年元旦前后,南昌市紫金城商铺的业主们陆续收到了一封《致紫金城商铺业主的信》,这封由江西时商和江中集团联合发出的信提出,要求提前解除委托经营合同,以合同原价回购业主的商铺,再支付合同原价50%的经济补偿。

  “我在年前收到了江中集团发来的信,年后又接到了电话,让我去办退铺手续。”业主孙志诚(化名)举着信函告诉记者,他们在电话中说,无论业主办不办退铺手续,到时候全部会停付租金,风险业主自付。

  孙志诚提到的信,是指江西时商和江中集团给紫金城商铺的业主发出的 《致紫金城商铺业主的信》(以下简称信)。自2012年12月21日起,紫金城商铺的业主陆续都收到了这封信。

  信中说,紫金城购物中心建成至今5年多过去了,它仍然是一座无人问津、没有商家入住的“空城”,这让公司感到焦虑。紫金城购物中心共卖了7.2万平方米,将每一层的大铺面都分割成了小块的售给了数千个业主,让前来洽谈租铺的商户望而却步,这是造成紫金城商铺招不到商、开不了业的症结所在,因此希望提前回购业主的商铺,降低业主与公司的风险。

  除此,信中还罗列了商铺持有模式错误、商铺久不开业将导致贬值等数条退铺的理由,并指出,如果紫金城商铺困境不解决,必将拖垮公司。而公司一旦破产,业主们的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信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业主的巨大不满,数百个业主结成了联盟,他们表示,坚持不退铺,要求江中集团继续按照合同,支付租金,直接合同期限结束时止。

  “2007年到现在,投资5年多,回报才50%,绝对不可能答应,如果我们当时买紫金城的商品房,才四五千一平方米,现在的均价已经过万了,翻了一番,至少涨了100%。”一位姓卢的业主向记者表示。

  孙志诚说,江中集团为了让业主退铺,可谓手段多样。首先是给大家发信,突出风险,以江中集团破产为由,让大家迟早退铺,收回本金及补偿;其次针对有单位的业主,让业主单位的领导给业主做思想工作。

  1月6日上午,记者在江中集办公楼的大厅内看到,有不少前来咨询和办理的业主,一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一位老师也来办理退铺手续。她告诉记者,要不是看在院长的面子上,她也不愿意退铺。

  据江中集团市场部一位负责人介绍,紫金城近3900个业主中,已经有1000多个业主办理了退铺手续。

  产权式销售埋下隐患

  尽管外界多人退铺的消息不断地扩散,但是在已结盟的业主眼中看来,这只是江中集团放出的一个烟雾弹,为的就是让业主早早退铺。

  “其实要我们退铺也并非不可能,如果江中能够兑付当初承诺的124%的收益,我们也可以把铺子退给江中,但是江中现在开出的退铺条件与之相距甚远,我们自然不会答应。”业主孙志诚向记者表示,江中集团以财务紧张为由,要求提前解除《委托经营管理合同》,“作为一个国企,不能把损失转嫁到业主身上来。”

  孙志诚给记者提供的一份 《委托经营管理合同》显示,业主购买商铺后,业主即甲方将商铺交由乙方江西时商经营,自委托经营管理期限第四年开始,乙方按照合同中列出的收益率向甲方支付租金,第四年9.36%、第五年11.70%、第六年14.04%……直至第十年25.74%,10年总收益为124%。

  “我们当初就是冲着有这份收益做保障,并且又有江中集团做担保,才投资紫金城的。”业主万先生表示,当初签了购房合同交了款之后,他连自己的铺在哪儿都不知道,就全权委托给江西时商经营了。“哪知道经营五年,仍然是空城一座,撑不下去了,我们的收益也没有保障了。”

  位于南昌市赣水水滨的紫金城项目有着绝佳的地段位置,处赣江大桥与八一大桥之间,西临赣江,东望青山湖,南接青山路,东接洪都大道,北靠城市快速路富有大堤,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部分占35万平方米,中江地产一直试图将紫金城建成南昌市的首个超大型复合地产项目和时尚生活方式中心。

  不过,紫金城商铺自2007年投入运营以来,至今已经有5年了,仍然是一座“空城”。不少商铺的门柄上已经锈迹斑斑,商铺里面积起了厚厚的尘土。

  “我们一直在招商,几年来招商的费用花了七八千万元,但是没有一丝效果。”江中集团紫金城项目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招商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紫金城商铺产权式销售模式,导致业主过多,难以统一协调,商户一听说有上千业主,望而却步。

  事实上,紫金城商铺在2007年进行产权式销售时,业界已有失败的案例。2006年10月,沈阳万达商业广场即因运作产权式商铺销售而最终惨遭拆迁。在销售底商的广告上,一直宣称将有美国沃尔玛、新加坡美食广场和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企业将入住,直至开业前,宣传中的几大主力店均未按期进驻,宣传未能兑现。开业6天后即宣告停业。此后,沈阳万达广场两次复业,均未能挽救颓败命运。而当万达广场意欲回购商铺时,却因为回购价格难以平衡而“流产”,最后不得已拆迁。

  这些未能给江中集团以警示的作用。为了达到迅速回笼资金的目的,中江地产在运营紫金城商铺时,将其分割销售,并由其控股股东江中集团旗下的江西时商统一返租进行运营,江中集团作为担保,以保证投资者的权益。但是多年未能开业运营,最终让投资者和运营方都陷入了亏损之中。

  江中集团或陷亏损黑洞

  据江中集团紫金城项目部的工作人员介绍,紫金城商铺的面积在30万平方米左右,已经销售出去的面积为7万多平方米,销售金额12亿元左右。

  2007年,中江地产开发销售紫金城项目时,其控股股东为江中集团,彼时,江中集团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江中药业(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与中江地产。为了帮助中江地产快速销售紫金城商铺,江中集团成立江西时商向业主返租商铺运营,并为其担保。

  自2011年后,江中集团实施存续式分立,分立为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西中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江集团),江中集团持有的中江地产股份由中江集团承接,控股股东由江中集团变更为中江集团。但实际控制人没有变化,仍然是江西省国资委 .

  “虽然说江中集团与中江集团分立了,但是很多人事以及管理等方面,仍然没有分离。紫金城商铺的问题,江中集团不是还在给中江地产”擦屁股“吗?”江中集团内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上述江中集团紫金城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回购所有紫金城商铺所需要的资金大约需要18亿~20亿元。江中集团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的现金流,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去筹集,包括向银行贷款。“目前通过股权抵押获得的第一笔4亿元的贷款已经下来了,可以解决一部分业主退铺的问题。”

  中江地产1月4日公告显示,该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中江集团(持有该公司股份3.13亿股,占本公司总股本72.37%)通知,中江集团将其持有的本公司60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质押给南昌农商银行北京西路支行。

  江中集团董事会秘书吴伯帆对记者表示,“(我们)没有强行收购,寻求的是自愿原则,退铺是企业和业主的一个协商过程,我们把风险告诉业主,给大家一个避险的选择。”

  业主选择退铺,江中集团面临的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支出;业主不退铺,江中集团面临的将是未来数年巨额的亏空。退或不退,对业主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对江中集团来说,同样前路艰难。




  传,万达百货总经理丁遥确认离职 或为公司转型让路

  在万达百货成功超过百盛集团成为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百货店之际,其总经理丁遥对记者确认了离职的事实,称已在元旦前办好了相关手续。日前有传闻称,去年刚刚从广百集团加盟万达百货的亢小燕将接棒总经理一职,对此,万达百货方面并没有做出回应。

  据了解,在加入万达集团之前丁遥曾任苏宁连锁发展总监、董事。2007年5月,万达集团决定自行组建百货业务,为商业地产的发展做配套。由时任万达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丁遥来负责筹建开拓百货业务。

  在中国的百货业,作为万达广场“标配”的万达百货一直保持着让同行咋舌的开店速度。2012年12月21日,丁遥在其微博中庆祝随着第56家店开业,万达百货终于用5年的时间实现了连锁百货店门店数全国第一的目标。而随着12月22日第57家店门店的开业,丁遥带领万达百货完成了2012年17家的开店计划。

  对此,零售培训师陈怡认为,中国很多百货企业在异地拓展上效果一直很不理想,但万达成功把百货业态像超市业态那样复制,年均10家以上的开店速度,在行业尚无人能与其相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门店规模上做到了全国第一,但是万达百货的赢利能力一直颇受诟病。

  “丁遥使用了很多创新的手段,但是在百货行业中,这些创新的手段并没有达到他理想的预期。”有业内人士表示,万达百货未来的重点将由追求规模效益转为提高盈利能力,丁遥离职很可能是为万达百货这一迫在眉睫的转型让路。

  有数据显示,万达百货2011年40家门店创下的营收只有69亿元,目前单店平均的年营收大概只有1.7亿元,远远落后于百盛、王府井(行情 股吧 买卖点)等国内百货企业。丁遥也曾经对媒体表示,万达百货毛利率还要略低于行业平均17%的水平。但有报道称,目前万达百货毛利率最高的单店约为12%~13%;而最低的新开店仅为1%~2%。

  在北京邑零售商管理咨询首席顾问刘晖看来,百货行业的人力成本飙升、人才的稀释状态,对强调规模优势的万达百货而言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行业上升期,万达百货门店遍布全国的规模可以算是一种优势,但是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万达百货这么大的盘子就有可能会变成负担,而现在的万达百货正处于转型的时间点上。”刘晖这样告诉记者。

  对此,有行业专家指出,丁遥可能是万达百货转型路上的最大一个“障碍”。或许只有丁遥离职之后,之前引入的资深百货经理人才能真正发挥力量。




  传,业绩风险提示大幅失准 南大光电收到证监会警示函

  1月4日,南大光电(行情 股吧 买卖点) (300346,收盘价64.00元)发布公告称,于1月2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达的 《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公司被证监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记者注意到,证监会指出,在去年上市前及上市首日披露的风险提示公告中,南大光电披露的净利润下滑幅度预期值,远低于实际下滑幅度;同时,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并未将上述事项对证监会进行如实说明,亦未在招股过程中及时作相应的补充公告。

  光鲜上市后业绩 “大变脸”

  2012年8月7日上市的南大光电可谓风光无限,其发行价高达66元,上市后又受到机构的热情捧场。2012年三季报显示,社保基金、中邮核心优选(基金 净值 基金吧) 、中邮核心成长(基金 净值 基金吧)等多只基金均跻身其流通股东榜单中。

  但在光鲜上市后,南大光电随即发布的三季报引得市场质疑声连连。三季报显示,公司2012年7~9月实现营业收入3938.59万元,同比下滑72.44%;净利润为2104.15万元,同比下降74.8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99%;实现净利润0.7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2.42%。刚上市就出现业绩大幅下滑,这着实让投资者难以理解。

  在上述《决定书》中,证监会指出南大光电在去年上市前及上市首日披露的风险提示公告中,提及净利润同比下降约20%及27.71%,并初步估计当年1~9月净利润同比下滑约为40%,这与52.42%的实际下滑幅度相去甚远。而南大光电及相关中介机构并未将上述事项对证监会进行如实说明,亦未在招股过程中及时作相应的补充公告。

  主营产品价格早已下滑南大光电主要从事光电新材料MO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合金法)并实现MO源产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全球四大主要生产商之一。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南大光电认为是受欧债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影响,LED的行业发展不如预期,MO源的需求放缓,供应增加,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引起价格下降。但据记者了解,MO源很早就出现了下滑,但这一风险在南大光电上市前却被淡化处理。

  国金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在其研究报告中给出了MO源中比重极大的三甲基镓的价格走势。三甲基镓在2011年三季度达到峰值的3.5万元/kg,随后一路下滑至2012年三季度的1.2万~1.3万元/kg左右,跌幅超过50%。

  尽管三甲基镓价格早已下滑,但南大光电在招股说中明书却极力描述2009~2011年这一 “最美好”年代的业绩增长情况,对于MO源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公司只是有所提示,但并未将这一影响准确地反映到公司的净利润或者营业收入上。同时,保荐方太平洋(行情 股吧 买卖点)证券在保荐书中对公司最近的利润变化情况只字未提,依然重点介绍公司2009~2011年的光鲜业绩,并表示发行人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

  对于上述问题,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没有提示净利润下滑,是因为上市的时候中报还没有编制出来。

  遭昔日核心员工“阻击”

  对于MO源供应增加、导致南大光电净利润大幅下滑这一现象,一位市场人士分析指出,国外几个MO源供应商增加了产量,这对公司的利润造成了冲击,同时因为现行MOCVD的开工率不足,所以公司的利润下滑在情理之中。

  记者注意到,在南大光电未来的竞争对手中,有一家公司是原南大光电的核心技术人员所建。据悉,南大光电原重要核心技术人员徐昕在2006年离开公司,随后成为安徽亚格盛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亚格盛)的总经理。芜湖市环保局网站也显示,该公司有年产30吨高纯金属有机源(MO源)项目,主打产品与南大光电募投项目产品一样,均为MO源。

  虽然南大光电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徐昕离职已经超过五年,而且安徽亚格盛的产品可能还没有投产。但不可否认的是,安徽亚格盛30吨MO源项目已远超南大光电22.5吨的募投项目,上市公司的竞争压力不可谓不大。




  传,华天酒店欲收购“烂尾楼”惊动深交所

  地处湖南的华天酒店(行情 股吧 买卖点) (000428,前收盘价4.20元)正试图进一步拓展北京市场。公司计划与大股东一起收购金方大厦,并将部分面积改为商务酒店。记者注意到,由于拟收购项目负债逾8亿元,并存在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华天酒店尚需对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这笔交易引来了深交所的《关注函》。

  拟买楼打造商务酒店华天酒店今日公告,公司拟与华天集团按7:3的比例向浩搏基业增资1632万元,使浩搏基业的注册资本从原来的1000万元增资到2632万元。其中,华天酒店出资1142.4万元,增资后持有浩搏基业43.4%的股份,处于相对控股地位;华天集团出资489.6万元,增资后持有浩搏基业18.6%的股份;两者合计持有浩搏基业62%的股份,浩搏基业的原股东在增资后合计持股38%。

  华天酒店将对浩搏基业派出三分之二以上董事会成员,并委派董事长等关键岗位人员,以取得实际控制权,并拟将浩搏基业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资料显示,浩搏基业成立于2001年5月,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德瑞特公司持有80%股权,自然人曹德军持有20%股权。曹德军还持有德瑞特90%的股权,为浩搏基业的实际控制人。

  浩搏基业的主要资产为金方大厦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和相关权益。

  金方大厦土地使用权证面积为7078.77平方米,实际施工建筑面积4.81万平方米。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外部装饰和内部管线铺设,已经达到预售状态并于2004年取得预售许可证。值得一提的是,该预售许可证已在2011年9月12日到期,需办理延期。

  华天酒店表示,此次交易的主要目的在于,除将金方大厦约2.99万平方米以现行市场价格对外销售以偿还浩搏基业的债务外,剩余的面积将会装修改造成为高星级商务酒店,以拓展公司在北京的酒店市场。届时,项目将建设成华天品牌在北京市场的第二家高星级商务酒店,有利于增强公司主业实力和在北京的品牌影响力。

  拟购项目债台高筑由于浩搏基业在投建金方大厦的过程中债台高筑,由此引发了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华天酒店尚需对浩搏基业进行债务重组。

  公告显示,金方大厦于1993年开工建设,建设单位是北京农工商开发。但因多种原因于1998年停工。2004年,浩搏基业取得项目的独家投资开发建设权利。金方大厦的土地使用证于2004年被抵押给了建行前门支行;而其建筑物也未向市场进行有效销售,而是将房屋预售给浩搏基业的债权人。由于涉及法律纠纷,金方大厦地上一层、二层、四层的房产均处于查封状态。

  负责项目的开发商浩搏基业对外负债总计8.39亿元。其中对建行前门支行负债5000万元,此外,浩搏基业另有其他14个主要债权人,负债7.89亿元。

  目前,华天酒店与德瑞特、浩搏基业及上述14个债权人已经签订了《债务重组协议》。

  按照协议,华天酒店、华天集团将分别出资3503.5万元、1501.5万元,收购建行前门支行对浩搏基业5000元的债权。在2月9日前,浩搏基业需要向其余14个债权人支付合计2.22亿元的首付款。由于浩搏基业已丧失清偿能力,这笔款项将由华天酒店与华天集团提供。其中华天酒店的资助金额为1.56亿元。

  曹德军与德瑞特向华天酒店承诺,浩搏基业对外负债超出7亿元的部分由其承担。对于浩搏基业自身承担的7亿元债务,华天酒店和华天集团将按持股比例承担62%,曹德军、德瑞特公司承担38%。

  值得一提的是,华天酒店于12月31日收到深交所《关于对华天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针对华天酒店此次交易,深交所要求公司浩博基业情况、债务及债务重组、标的资产会计审计等8大问题作出补充说明。




  传,汇金单季增持工行逾2亿股 为史上第二大力度

  按照工商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去年四季度平均收盘价3.91元/股估算,汇金斥资约8.09亿元在资本市场一向以低调沉稳着称的汇金终于爆发了。工商银行昨日晚间发布的股权变动公告显示,汇金去年四季度大举增持逾2亿股工商银行股权,斥资约8.09亿元。

  公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央汇金持有1239.65亿股工商银行股权,占总股本比例为35.46%,而此前的去年三季度末,汇金公司持有工商银行1237.58亿股。由此可以计算,汇金去年四季度增持工商银行2.07亿股。

  数据显示,在汇金公司上一轮(2011年10月10日-2012年10月9日)增持四大行中,汇金公司四个季度分别增持工商银行5305.33万股、5032.35万股、700万股和 626.63万股,合计增持1.17亿股。而去年四季度,汇金单季度增持就超过了2亿股,其力度之大超出市场预期。

  事实上,汇金对几大国有银行的增持已经进行至第四轮。

  2008年9月24日,汇金在其官网上公告称,已于9月19日起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将继续进行相关市场操作,开启了汇金首轮增持国有大行股票的序幕。

  就工商银行而言,从2008年9月-2009年9月底,汇金累计增持工商银行股权约2.8亿股;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汇金增持工商银行股权3007.3万股。此后,汇金暂停了增持,直至2011年10月10日重启,并将农业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也作为增持对象。如上所述,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汇金的增持力度有高有低,但是距离市场的期望始终有距离。分季度来看,汇金2008年第四季度(即首轮增持行动实施的第一个季度)增持工行A股2.566亿股,这也是四轮增持中,汇金单季增持力度最大的一次。而最新披露出来的去年四季度增持数据则为2008年以来单季第二大力度的增持。汇金护盘的决心可见一斑。

  汇金的努力并没有白费,银行股的估值逐步获得了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认同。去年上半年,平安、生命人寿等险资大举增持;下半年,保险资金虽然鲜有大手笔增持却十分稳定的驻守于四大行等银行股。此后,QFII也开始抄底银行股,并成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人气。去年11月底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大关创出新低时,银行指数并没有创新低,银行指数没有与大盘同步下跌,说明有资金一直持续吸纳银行股。

  统计显示,截至1月4日,16只银行股中的11只股价创出了1年以来的新高,占比近7成。从一年来的涨幅看,民生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上涨了47.50%,涨幅居首;兴业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北京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浦发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宁波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等涨幅也均超过了20%,部分涨幅甚至也接近40%。此外,过去一段时间银行股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十分活跃。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以来银行股累计出现了几十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近10亿元,而这些在大宗交易平台上买入银行股的各类投资者几乎全部获利。

  按照目前的收盘价计算,一度让汇金公司有些尴尬的“越买越亏、越买越跌”也变得“那都不算事儿”。以工商银行为例,按2011年10月以来的均价和目前的股价相比较,汇金已经成功实现浮亏变浮盈。不仅如此,“由于汇金持有四大行的股权数额巨大且为长期持有,汇金的增持在客观上还间接大幅提高了持股市值”,一位资深并购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这种杠杆效应的影响将十分巨大”。

  此外,昨日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也公布了可转债转股结果,不过,汇金增持的数量却“隐身”了。

  “由于交易所去年12月已经更改了可转债转股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的格式指引,且新指引并不要求披露前十大股东持股变动,因此中国银行的公告中并未透露出汇金增持的最新动向”,灵通人士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而工商银行此次发布股权变动公告还是按照原版格式,因此汇金的大手笔增持才得以提前“泄露”出来。




  传,北京城建遭举报骗贷6亿 民企老板后悔太相信国企

  1月6日深夜,杜书明发出一条名为“新年打响第一炮”的微博,实名举报北京城建(行情 股吧 买卖点)(600266)集团伪造报表,单次骗贷6亿元。杜书明是北京一家民营房地产企业瑞丰恒基的董事长,同时他的另一身份是北京城建集团下属子公司——北京城建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大股东。

  实际上,从去年11月底开始,杜书明就持续公开发布了一系列举报北京城建财务造假的相关材料,引起了各方关注。按照杜书明的举报,北京城建涉嫌掩盖亏损,伪造财务报表先后向银行骗取贷款数笔,总额达20多亿元。杜书明不断在其个人微博上亮出新材料,并向证监会、银监会等机构寄送证据,但目前还没有机构介入调查。

  杜书明为何要揭露自己公司的黑幕呢?“我之所以实名举报城建集团,是不想让这样的骗局再继续下去”,杜书明说。而这家民营地产公司和国企之间的恩怨也渐渐浮出水面。

  2008年,城建四公司引入杜书明所在的瑞丰恒基进行股权改制。改制后的城建四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瑞丰恒基占股74.5%。但按照杜书明的说法,刚当上城建四公司董事长不久的他便发现,公司里账务漏洞重重,造假问题繁多。

  在重组前的审计报告中,城建四公司的净资产为3681万元;但据杜书明后来组织的审计,净资产是-5.59亿元,二者相差5.96亿元。发现问题之后,杜书明就不再继续向城建四公司注资,仅履行了首次新出资的4000多万元,并决定起诉北京城建

  但北京城建集团却抢先以“拒不按期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起诉他。杜书明被判解除协议,净身“出局”。不仅如此,北京城建集团还以一笔1.95亿元银行借款产生的反担保合同纠纷起诉杜书明,法院因此查封了瑞丰恒基公司34套合计价值2.5亿元的房产。

  杜书明不服判决,提起上诉。2010年5月和2011年5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两次审判当中都维持原判。屡战屡败,杜书明一路上诉。近期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杜书明上交材料,如果最高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就是杜书明最后的翻案机会。

  而作为深陷漫长官司的双方,杜书明和北京城建的日子都不好过。四年多以来,城建四公司不仅改制失败,大小官司缠身,至今已经连续三年没有获得工商部门年检。而杜书明几年来一直坚持讨个说法,不断向外界申诉其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是如何陷入城建四公司亏损造假账的黑洞的。打官司的同时,杜书明也一直在多方搜集城建集团的罪证,不断将其抛给公众。

  北京城建此前在其官网上曾发出了一则“关于杜书明在网络上散布不实言论的严正声明”。北京城建称,四公司的改制合法,资产重组前的资产评估合规,其结果也经瑞丰恒基公司和杜书明本人同意,并签字盖章确认。对于这个说法,杜书明表示,自己当初太过于相信国企的信誉,因此没有细究。

  北京城建的声明还称,公司是“遵纪守法、重信守约的大型国有企业”,并保留对杜书明近期言论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到目前为止,北京城建还未对杜书明提供的越来越多的骗贷证据有所回应。杜书明似乎也势跟北京城建纠缠到底。




  传,罗伊斯涉嫌贿赂国航东航高层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昨日报道,发动机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涉嫌通过行贿来获得中国国航(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与东方航空(行情 股吧 买卖点)的订单。

  涉案高管已被中国警方逮捕罗尔斯·罗伊斯被控曾在2005年与2010年分别向中国国航东方航空高管行贿以便获得总价20亿美元的发动机订单。

  陈新曾担任这两家航空公司的高管,据悉,他与此案有关。因涉嫌接受西方公司代理人的贿赂,他已于2011年4月被中国警方逮捕。

  陈新在2005年国航与罗尔斯·罗伊斯签署协议的时候正在为国航工作,后来又被东方航空雇用,直到被捕。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称,国航回应称,陈新的逮捕与其在东方航空的行为有关。而东方航空则表示,行贿案主要与国航有关。

  东方航空还表示,“东方航空与国航均无权透露陈新的案件,只有检察机关才知道他的真实背景。”

  罗尔斯·罗伊斯则拒绝对此发表评论,该公司目前正在密切配合重大舞弊调查局的调查。

  在2005年巴黎航空展,罗尔斯·罗伊斯宣布获得中国国航8亿美元Trent 700飞机发动机订单,用于为国航20架空中客车A330飞机提供动力。

  在2010年,中国东方航空向罗尔斯·罗伊斯订购了12亿美元同种发动机订单,用于满足其16架A330飞机的需求。

  这一爆炸性的丑闻可能会令英国首相卡梅伦十分尴尬,因为罗尔斯·罗伊斯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签署的协议被认为是他在2010年11月访问中国的成果之一。

  案件最初由中国人博客举报据了解,此事最早是在美国一家网站被一个名为“腾飞巨龙”的博主披露出来的,这位博主讲述了许多非常详细的细节。这篇博客文章引起罗尔斯·罗伊斯的注意,他们从去年开始对海外业务拓展行为展开内部调查。

  据悉,英国重大舞弊调查局已收到中国人指控的有关罗尔斯·罗伊斯行贿的详细档案,并加强了对罗尔斯·罗伊斯的调查。

  罗尔斯·罗伊斯在上月披露,已发现公司在中国、印尼与其他海外市场的经纪人有行贿与腐败迹象。

  《星期日泰晤士报》称,进一步调查发现罗尔斯·罗伊斯还被指控向印尼前总统的儿子汤米·苏哈托行贿2000万美元以及一部劳斯莱斯汽车。

  重大舞弊调查局在去年便接触了罗尔斯·罗伊斯,因为该公司前雇员迪克·泰勒(Dick Taylor)在互联网上披露公司在印尼有腐败行为。

  罗尔斯·罗伊斯是世界知名工程企业,成立于1884年。罗尔斯·罗伊斯与劳斯莱斯均由Charles Stewart Rolls与Frederick Henry Royce创建,英文名称也相同,均是Rolls-Royce,但罗尔斯·罗伊斯只生产发动机,而劳斯莱斯主要生产汽车。

  罗尔斯·罗伊斯拥有4万多雇员以及620亿英镑订单,其2011年销售额达到113亿英镑,税前利润为12亿英镑。




  传,农行支行女行长办公室庞氏游戏:非法吸存19亿

  核心提示:从1990年开始到2009年案发,李群一直进行着庞氏骗局的游戏。一边高息吸收存款,一边高息放贷。不过,随着金额越来越大,窟窿难以填补。至案发时,李群有9000多万元的资金无法偿还,李群不得已投案自首。

  尽管是农行阜阳分行腾达支行的副行长,但是李群并没有飞黄腾达。

  但是,这不能怪罪别人,错在李群自身编织的一张大网。从1990年开始到2009年案发,李群一直进行着庞氏骗局的游戏。一边高息吸收存款,一边高息放贷。不过,随着金额越来越大,窟窿难以填补。至案发时,李群有9000多万元的资金无法偿还,李群不得已投案自首。

  如果没有案发,李群还会坐在宽大的老板椅后当着她的支行副行长。但是,由于涉嫌非法集资近19.4亿元,等待她的是9年的铁窗生活。

  让人惊讶的不仅是李群的行为,还有银行匪夷所思的内控。在近20年的“潜伏”期内,李群就在银行的办公室里做着自己的“生意”,但银行对李群的不法行为居然毫无知觉。

  循环路径无疑,李群是一个失败的资金掮客。

  李群有一个邻居,名叫尤智君,做黄金生意。检察院的指控材料显示,1990年前后,尤智君向李群借款,并且承诺按月息2分支付。李群除了将自己的积蓄出借外,还从金融机构贷款借给此人使用。截至1997年,尤智君累积欠李群58万元。本金至此没还。

  借钱不还的不止尤智君一人。陈辉也是这个群体之一。

  1996年年底,陈辉承包当地牛羊肉加工厂下属的升华制药厂,以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李群借款。李群从颖东信用社、周鹏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帮陈辉融资。李群或自己为陈辉贷款担保,或李群本人信用贷款后出借陈辉。同样,陈辉也无力偿还。至案发之际,陈辉还欠李群159.65万元的本息。

  李群本想在资金腾挪过程中赚取价差,以获得收益。但尤智君等人不还贷款,李群只能自己想办法填补窟窿。为了归还到期银行贷款本息,李群只得通过重新贷款或从他人处高息借款的方式周转。

  但是,随着金融部门逐渐规范贷款制度,李群向金融机构贷款周转资金的数额越来越小,向公众高息借款的比重越来越大。到2006年上半年,李群开始向社会公众高息吸收存款募集资金,以保证资金链的运转。

  由于向公众吸收存款的频率增快,负债数额剧增。

  李群欠款金额越来越大,只得铤而走险,开始了系列造假募资行动。

  此案中的一名债主徐先生称,李群开始都是以拉存款为名接触。李群平时为他们运转资金的手法显得非常“活络”,又有一定职位,所以从没怀疑过。李群除了造假增加募资的信用度外,利息也越转越高。从开始的月息2分,到3分、4分,甚至有几笔达到了7分。

问题反馈

01.09周三预测:重大小道消息一览

  • 下载资源所需积分

    0

  • 当前拥有积分

    0

上传会员: 
股海网
文件大小: 
Bytes
上传时间: 
2013-01-08
下载积分: 
-
免责声明: 
请仔细阅读并同意后才能下载
本附件为用户分享上传,股海网没有对文件进行验证,不能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下载资源能正常安装和使用,且下载后扣除的积分无法退还,除非您充分理解并完全接受本声明,否则您无权下载。
本站对提供下载的软件、指标、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本附件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不得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如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参看 《股海网侵权处理流程》《股海网免责声明条款》
点击下载无反应时,更换主流浏览器重新登录操作,如360浏览器、Edge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个别浏览器有不兼容现象。
勾选以下表示您已经阅读并同意以上声明才能下载本文件,扣除积分无法退还!
我已阅读所有条款规定, 请点我同意 所有条款内容!我自愿下载!
提示:如下载失败,请点关闭刷新此页面或提交问题反馈给管理员→
关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合作 - SiteMap - TOP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ICP许可证:湘B2-20210269 湘ICP备09016573号-10 湘公网安备43108102000040号
Copyright © 2021 铭网科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