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股海网私募内参 → 正文
  • 07.18周四绝杀性传闻泄密(独家版)

  • 相关简介:利好个股传闻绝杀版   传, 昆明制药 350万美元中亚设厂    昆明制药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制药 ,600422)昨晚发布公告称,拟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合资企业,投资总额为350万美元。相关议案董事会8票同意,1票弃权。   公告显示,投出弃权票的为董事林家宏,其认为由于该项目存在政治、政策风险,投弃权票。    昆明制药 2012年年报显示,43岁的林家宏还为 昆明制药 的副董事长,2008年2月至2011年8月,在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任企业管理部经理,兼任云南省节

  • 文章来源:股海网作者:股海网发布时间:2013-07-18浏览次数:下载次数:0 

利好个股传闻绝杀版

  传,昆明制药350万美元中亚设厂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制药,600422)昨晚发布公告称,拟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合资企业,投资总额为350万美元。相关议案董事会8票同意,1票弃权。

  公告显示,投出弃权票的为董事林家宏,其认为由于该项目存在政治、政策风险,投弃权票。

  昆明制药2012年年报显示,43岁的林家宏还为昆明制药的副董事长,2008年2月至2011年8月,在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任企业管理部经理,兼任云南省节能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2011年8月至今任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运营部总经理;2009年11月至今任昆明制药副董事长。

  此外,昆明制药希望通过设立非独立核算的植物药分厂,在满足公司内部需要的前提下,面向市场,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建议按总投资2.5亿元设厂。昆明制药将参与昆明高新区约150亩工业用地出让竞拍。该地块地价款约为5265万元、税费约162万元。

  昨日,昆明制药上涨3.23%,收于29.09元/股。

  传,第三轮页岩气招标或推出 中煤地质携手成城股份引关注

  在上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非常规油气大会上,第三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的开闸时间再次引起了媒体关注。

  据称,第三轮页岩气招标依然向中小型民企开放,但计划推出的区块数量或将在10块以内,且最快也要等到年底方能推出,存在年内不会推出的可能。此轮招标的准备也更加充分,“国土资源部正与财政部对接,由政府出资对区块进行前期的地震、钻井等勘探工作,不断完善充实区块资料,帮助企业锁定或减小风险,增加中标几率。之后区块中标企业将政府前期投入资金偿还,从而启用区块’有偿出让’机制,带动企业积极性。”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页岩气室主任包书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策倾斜再次表明了国家对页岩气开发的重视,也表明了政府对前期勘探考察工作的支持。

  页岩气与煤层气、致密气、水溶气等一起并称“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低碳、洁净、低污染的能源。我国页岩气储量巨大,去年国土部发布的《2012中国矿产资源报告》中显示,我国陆上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134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25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与页岩气发展颇为红火的美国相比,我国的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对勘探考察的要求颇高。在去年9月启动的页岩气第二轮招标中,地质勘探界的“大腕”中煤地质忽然出现,并一举拿下两个区块,其欲凭借自身实力挺进页岩气广阔产业链的愿望瞬间明朗。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隶属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以矿产资源投资与开发,煤炭和其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其延伸业为主导业务。自其成立以来,公司不断加强专业优势培育,拓宽勘探服务领域,先后凝聚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并且还相继成立了特种勘探技术、煤层气勘查、生物工程等多家专门的科研机构。在设备方面,中煤地质也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购置了数十台/套国际领先的勘查技术装备。作为中国地质勘探行业的龙头企业,总公司于2006年通过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标一体体系认证,2010年更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AAA级信用企业证书。其自身实力不可谓不强。

  于今年1月正式拿到探矿权证后,中煤地质积极行动,在路线地质调查、剖面测量、样品采集、井位优选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基础工作。面对能源行业“新贵“的页岩气,总公司在甄选合作伙伴方面也是十分谨慎。经过长期而严谨的筛选,今年6月,中煤地质最终牵手成城股份,为项目的最终成型增添了一位强力伙伴。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页岩气资源评价、勘探技术与开采技术,此次中煤地质拟与成城合作开发的凤岗、桑植区块也位于页岩气资源较为集中的西南盆地地带。为保证此次页岩气项目有大量稳定而持续的资金投入,成城股份定向增发募集14.04亿资金,对湖南桑植、贵州凤岗一区两家区块在三年勘查期内分别承诺不低于73194万元、86806万元的投入,可谓为项目的后续进行打上了一剂“强心针”。成城的资本实力与中煤的技术、资源、人才实力相得益彰,两家企业强强联合前景可期。

 




 

  传,“烧钱王”京东方预告称上半年净利润8.2亿-8.6亿元

 

  主业长期亏损并被投资者冠以“烧钱王”的京东方,日前发布业绩修正预告,将之前的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6亿至6 .5亿元,修正提高至8 .2亿至8 .6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亏损7 .8亿元。京东方在今年一季度实现2 .86亿元净利润之后,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呈大幅增长之势,且这些利润的取得,都是靠液晶面板这个主营业务,这一回,不是政府补贴。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液晶面板行业的回暖,京东方自身规模效应的提升,加上政策层面的护航,是京东方业绩打翻身仗的原因。多位分析师都称,未来几年,全球液晶面板生产线产能不会有太多的增加,而需求则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因此,整个液晶面板行业将维持较高的景气度。

  上半年净利润或超8亿

  自投入巨资进入液晶面板行业以来,亏损的阴影就像噩梦一样纠缠着京东方。京东方历年的财报显示,自2005年5代线投产后,京东方就由赚钱变为亏损,并且一直在亏损和不亏损之间徘徊,其中2005年和2006年亏损,2007年盈利,2008年至2010年的利润分别为-10 .6亿元、-13.05亿元、-23.2亿元。巨亏三年后,2011年京东方实现利润1.5亿,2012年实现利润2.58亿元。2011年和2012年的小幅盈利,都是依靠政府补贴实现,其主营业务液晶面板依然是亏损。

  不过,情况从去年第三季度就开始逐步扭转。该季度,京东方主营业务实现净利润1.5亿元,为2009年以来首次实现主营业务单季度盈利。今年一季度,情况进一步好转,京东方一季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94 .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158%。4月25日,京东方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实现净利润6.0亿~6.5亿元。

  好消息接踵而至。7月10日,京东方发布2013年半年度业绩预增修正公告,预计公司2013年1-6月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亿~8.6亿,相比此前的业绩预告,有大幅增长。

  除了京东方,另一家8 .5代线液晶面板企业华星光电今年一季度也实现了4 .1亿元的利润,成为T C L的“利润奶牛”。

  行业转暖需求强劲

  从亏损到盈利,最关键的驱动力,自然是市场需求的转变。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液晶面板产业就出现回暖,需求逐步提升,价格逐步反弹。今年以来,公司各产线保持满销满产,虽公司不断提高产能,但仍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市场需求确实十分强劲。”张宇告诉南都记者,正是因为市场的回暖,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整个行业都迎来了拐点。

  在市场转暖的同时,对于京东方而言,盈利大幅提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规模效益不断加强。前些年京东方持续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市场不景气之外,就是公司一直处于投入阶段。而随着北京8 .5代线产能释放,京东方规模效应显现,对原材料议价能力增强。目前,京东方拥有4.5、5、6三条世代线从事小尺寸面板生产,北京的8 .5代线则负责中大尺寸面板生产。

  张宇强调,产品线丰富,就可以把合适的产品放到更合适的生产线上去做,从而大幅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产品线丰富也能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对客户的黏度也显着增强。“举个例子,10 .1英寸平板电脑用的屏,用5代线去切,玻璃基板利用率只有80%;但用6代线产品去切,玻璃基板利用率就会达到90%,这样多出不少效益来。”

  此外,国家政策层面也加强了对国产液晶面板产业的扶持。2012年,国家将液晶面板的进口关税从3%提升至5%,增强了国产面板产品的价格优势。有消息称,中国内地液晶面板进口关税今后可能会进一步提升至8%。

  2015年国内产能过剩?

  多重因素作用下,京东方、华星光电业绩传喜报,但来自市场的担忧情绪并没有减轻多少。由于国内还有多条8.5代线在建,并预计在2015年左右投产,因此,市场普遍担心到2015年,液晶面板产业就会出现产能过剩,从而让国内液晶面板产业再次陷入低谷。

  对于市场的担忧,兴业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刘亮表示无需太过担心。刘亮指出,全球面板扩产高峰是在2006年,当年产能增长55%。之后逐步放缓,2011年全球面板产能增长约15%,2012年产能增幅降到7%。预计2013年、2014年全球面板产能增幅在4%左右。而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超极本等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对液晶面板的需求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因此,届时并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问题。D isplaysearch数据显示,全球显示产品年市场总额2011年为1110亿美元,2018年预计为1634亿美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可达5.7%。

  张宇也强调,从全球范围来看,液晶面板未来两年的增量产能主要来自中国内地,内地产能的增加,面对的是全球市场。而消费电子业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对液晶面板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因此,消化这些产能问题不会很大。

  市场还有一种担心,认为OLED会取代LCD成为市场主流,从而使得国内近年在LCD生产线上的巨额投资打水漂。对此观点,华星光电CEO薄连明就明确表示,OLED距离技术成熟和规模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短期内根本无法取代LCD。即使有一天OLED取代了LCD,LCD生产线也能通过改造变成O LE D生产线。




 

  传,隆基股份:双喜临门股价创新高

 

  作为A股历史上首家上市当年就亏损的企业,2012年上市的单晶硅龙头隆基股份,终于时来运转,否极泰来。前天,《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将2015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目标再上调75%至350 0万千瓦(35G W)。上周末,公司发布业绩修正公告,2013年半年度实现扭亏为盈。

  受业绩大幅改善和国内光伏扶持政策双重利好刺激,昨日隆基股份高开高走,并以涨停报收,11.55元的股价,也创下了隆基股份上市以来的新高。

  日本或成全球最大新增光伏市场

  7月12日,隆基股份发布业绩修正公告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实现净利润2000万- 2200万元,由于一季度还有1592万的亏损,这意味着隆基股份在今年二季度有望实现3600万以上的盈利。“二季度公司经营情况确实得到了大幅改善,根本原因是国内外市场需求回暖。”隆基股份董秘办工作人员王浩告诉南都记者。“周二股价的涨停,一方面与国家出台的政策有关系,这对整个光伏行业都是利好的。不过,股票涨跌还受其他原因影响。因为在窗口期,不便对股价走势做评论,建议关注8月8日发布的半年报。”

  从国内看,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扶持光伏产业的政策,使得国内光伏市场快速增长;从国际市场上看,尽管欧洲市场有所萎缩,但以日本为代表的光伏新兴市场却一路高歌猛进。彭博新能源财经(B N E F )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太阳能装机总量已经达到7429兆瓦(7 .45G W),超过中国的6539兆瓦。B N E F预测称,今年日本新增太阳能装机量有望达到6900兆瓦至9400兆瓦,有望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新增光伏市场(去年德国新增装机量为7600兆瓦)。

  长城证券分析师桂方晓指出,2013年上半年,以日本为代表的新兴光伏市场需求旺盛。由于日本市场更为偏好单晶产品,因此单晶硅片的需求显得尤为旺盛。作为单晶硅龙头的隆基股份,单晶硅片销量同比剧增61%,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这些产品在海外加工后,有很大一部分销往日本市场。加上国内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使得隆基股份二季度业绩表现超预期。

  内需:从7 .45G W增加到35G W

  7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大幅提升未来两年光伏装机容量。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告诉南都记者,《意见》更加明确了光伏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政府要做的事情,企业要做的事情,和国家电网要做的事情。“随着相关配套政策如上网电价、市场准入门槛、服务手册等陆续出台,这对我国光伏产业而言肯定是重大利好。”

  20 12年中国光伏装机总容量为7.45G W左右,而根据《意见》,到2015年,这一数据将增加至35G W。也就是说,从2013年算起,我国每年将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0G W左右。“这对国内光伏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有助于国内光伏业逐步走出困境。”中弘光伏市场总监李道信对南都记者表示。

  对于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南都记者表示:“如果各项扶持政策都能及时出台,这个目标(2015年35G W)实现还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是,《意见》应该对文件中涉及的条块进行细化和明确,具体如何部署?资金从何而来?用在哪里?补贴幅度如何?这些,才是企业真正关心的问题。但本次《意见》却没有提及。”




 

  传,鹏博士单日融资买入额近4亿元

 

  7月15日,鹏博士融资买入3.96亿元,偿还额为2.71亿元,净买入额为1.25亿元,为两市第一。截至当日收盘,该股融资余额为22.74亿元,占到该股总流通市值的12.5%。从鹏博士15日的市场表现来看,当日该股涨幅为3.28%,成交额为15.73亿元,其中融资买入额占到1/4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4月中旬到5月下旬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鹏博士股价走出翻番行情,这一阶段的融资余额从4.10亿元增至18.89亿元,增幅在3倍以上。 而今,鹏博士融资余额再次攀上历史新高,但股价距离前次高点尚有10%的空间。

  自今年4月中旬鹏博士进入股价活跃期以来,该股的单日换手率一直维持在5%以上的高水平,资金交投十分活跃。市场人士指出这与大量融资买入有关。

  从基本面来看,当前市场对于鹏博士上半年利润增速存在乐观预期。尽管公司尚未公布业绩预告,但从一季度净利润同比翻番的情况来看,上半年公司业绩实现高增长不成问题。有分析人士指出,长城宽带并入报表是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的最大动力,同时公司的IDC业务定位明确,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截至昨日收盘,鹏博士股价报13.58元,较15日收盘下跌1.88%,15日融资买入的资金大多被套其中。从估值来看,目前该股滚动市盈率为65.7倍,2013年预测市盈率为37.5倍。多家机构在最近两个月给予鹏博士“买入”或“增持”评级。




 

  传,东方电热油气业务有客户优势

 

  镇江东方电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热,300217)是国内电加热器细分行业龙头,公司民用电加热器的下游主要是家电行业,公司绑定格力、美的、海尔等大客户,并逐步拓宽产品线,维持相对稳定增长。公司的工业电加热器也先后开拓了多晶硅、石油天然气、化工等领域。

  为谋求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高的成长性,2013年公司通过收购江苏瑞吉格泰油气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瑞吉格泰”)100%股权,进军油气装备和海工业务。2013年公司面临转型,估值和业绩都将得到快速提升。

  东方电热2013年动态PE约23倍,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预计2013-2015年EPS分别为0.58元、0.91元、1.19元。2013年下半年公司有望在未来高成长预期下,获得估值和业绩大幅提升,给予“买入”评级。

  定位非常规天然气和海上油气

  瑞吉格泰在油气与海工装备领域的业务主要是油气处理系统装备,包括:油气水分离设备、加热换热设备、脱硫设备和计量设备等。公司还将逐步涉入天然气压缩设备等。

  油气处理是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油气开采过程中从地下携带出大量的水、砂等各种杂质,并不能直接使用,需经过分离处理后才能进行炼化或深加工。油气处理系统将油、气、水、砂分离开来,把油、气处理成合格的产品,把含油污水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等。其核心设备是各种类型及规格的分离器,辅助设备包括加热、计量等装备。

  公司具有先进的流体分离和天然气净化技术,能为石油及天然气开采用户量身定做解决方案,能够提供设计、生产、系统集成的一体化服务。

  “十二五”期间,非常规天然气和海上油气是国内油气开发新的增长点。这也是东方电热国内最主要的目标市场。一般来说一口陆地地面油气井在地面处理系统上面的投资在2000万元左右。预计仅国内地面油气处理系统的年市场容量在200亿-300亿元,而全球年市场容量预计达到2000亿-3000亿元。

  未来运输成本有望降低

  油气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行业具有非常高的进入壁垒。要想进入到油气产业这条“黄金链”中“掘金”,进入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准入资质、项目经验和资金实力。东方电热通过与瑞吉格泰的“强强联合”,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设计实力强大。公司在海工装备及油气加工处理领域拥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其技术,特别是油气分离的技术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其核心技术团队领军人王宏具有在中海油设计院和加拿大长达16年业内工作背景,设计理念贴切国内外客户的要求,客户认同度较高。

  项目经验丰富。公司客户涉及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壳牌、雪佛龙、优尼科等。公司国内的主要用户为中海油的近海石油及天然气平台,以及中石油在国内的天然气脱水、原油脱水和高含硫天然气分离器等较高端的上游市场,和中石油的海外投资上游市场。在国外市场方面,瑞吉格泰已经拥有一定的国外业绩,包括南美、南亚、西亚、中东、俄罗斯、非洲等。

  资质齐备,市场进入无忧。公司在设计、工程、制造、销售和服务等各方面已经通过了ISO9001体系认证,已取得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的压力容器制造证、国家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容器A1、A2类)、国家特种设备(压力容器D1、D2类)设计许可证,拥有10项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专利目前正申请发明专利。公司供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参与海外项目招标不存在资质障碍。

  具有一定成本优势。东方电热的油气业务布局,获得地方政府扶持,拟购买约300亩土地含长江岸线土地,临近公用码头,用于建设综合性油气装备基地。预计一期厂房将在2014年一二季度建成投产,未来公司将具有明显的运输成本优势。

  公司通过收购和核心人员挖掘,逐步组建技术、生产和销售团队。与此同时,公司已开始参与油气装备招标。预计2013年油气装备业务销售收入有望达到7000万-8000万元,2014年公司油气业务销售收入有望达到2亿-3亿元,净利润有望突破5000万元。




 

  利空个股传闻消息

 

  传,福日电子十年零分红却推增发 标的资产价偏高遭质疑

  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一月有余的福日电子(600203)终于在本周一复牌,并公布了一份定增预案,公司拟募资3.2亿元用于收购深圳市迈锐光电有限公司(下称“迈锐光电”)和偿还借款。虽然实际控制人承诺掏出真金白银力挺福日电子,但在后者十年零分红且累计未分配利润仍为负数的情况下,会有谁对增发感兴趣呢?

  实际控制人自购逾三成

  福日电子增发预案显示,公司拟以不低于6.41元/股的价格向包括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下称“信息集团”)在内的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5000万股,募集资金用于收购迈锐光电92.8%的注册资本和偿还借款。其中,信息集团承诺以现金方式按照与其他发行对象相同的认购价格,认购不少于本次发行股票数量的38.76%(含38.76%)。需要说明的是,信息集团通过福日电子大股东福日集团间接持有其38.76%的股权,是福日电子的实际控制人,因此福日电子向其增发构成关联交易。

  上述增发预案公布之后,福日电子昨复牌低开5个点,随后快速拉升并翻红,拉出一根大阳线,终报收于6.86元。

  铁公鸡凭何吸引投资者?

  “虽然福日电子股价已经站在增发底价之上而且有实际控制人捧场,但是在多年没有分红的情况下,增发能否吸引投资机构还需要打个问号。”有业内人士分析道。

  福日电子于1999年5月IPO上市,虽然控股股东从未发生变更,但是公司主营业务却经过4次大的调整,从上市之初的电视机、电子计算机及配件,调整为如今的计算机硬件及外围设备、软件及系统集成、微电子、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本次增发收购迈锐光电主要是为了完善公司在LED产业链上布局、提高经营业绩。至今为止,福日电子仅2000年和2001年先后进行过10派1.2元和10派0.5元的现金分红,此后年份由于亏多盈少,就一直没有给投资者进行现金分红。

  在本次增发预案中,福日电子董事会特地对利润分配政策作了规定,明确公司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30%。然而由于此前亏损过多,截至2012年年末公司未分配利润仍然为负数,且高达-2.6亿元。

  迈锐光电估值过高

  除了福日电子往年的经营状况和分红不如人意之外,其收购的标的资产迈锐光电估值过高也会给本次增发减分。

  迈锐光电主要从事LED显示屏和LED照明产品的研发设计、技术优化和生产、销售和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净资产仅为5393万元,虽然收购价格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是按照福日电子已经明确的“用以偿还借款的金额不超过本次募集资金净额的30%”来计算,用于收购迈锐光电的资金在2亿元(3.2×0.7)左右。也就是说,福日电子收购价较迈锐光电的价格较净资产溢价近300%。

  此外,虽然迈锐光电过去几年发展较快经营业绩不错,但是从公司的财务数据来看,迈锐光电原股东极有可能已经在本次股权出让之前,将以往年份的利润进行过大规模的分红。2012年,迈锐光电净资产为一亿元,在2012年、2013年上半年分别盈利2542万元和1053万元的情况下,公司净资产反而缩水至5393万元。

  对于收购价格,福日电子如何看待?在多年未分红的情况下,福日电子此次增发凭什么吸引投资机构?带着众多疑问,记者致电福日电子董秘许政声,电话无人接听。




 

  传,子公司扎堆亏损 佛塑科技:盲目扩张拉响警报

 

  “投资、扩张、融资”,佛塑科技(000973)最近忙得不亦乐乎。不过,一系列快速扩张动作并没有让投资者看到回报,反之是,佛塑科技旗下子公司陆续拉响了“亏损”警报。

  亿元增资亏损子公司

  7月11日,佛塑科技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向全资子公司佛山市富大投资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佛塑科技拟对子公司佛山市富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富大公司”)增资10610万元。增资完成后,富大公司注册资本由1001万元增加至11611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富大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注册资本1001万元。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厂房建设。不过,截至2013年5月31日,富大公司(未经审计)总资产995.14万元,净资产995.06万元,营业收入0元,净利润-5.94万元。

  那么目前处于亏损状态的富大公司在2013年能否为公司贡献业绩?“这次增资不会对公司2013年业绩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今年可能不会贡献业绩。至于什么时候可以产生利润,公司现在也很难预测。”佛塑科技证券部一负责人告诉《大众证券报》记者。

  “或砍掉长期亏损公司”

  最近几年,针对佛塑科技旗下子公司的业绩表现较差的情况,不少投资者多次提出过不满。

  “佛塑科技子公司和参股公司众多,有些子公司非但不赚钱还亏损额巨大,如传统的塑料包装公司等。请问公司在加快淘汰落后产业和聚焦新材料行业方面是如何规划的?有没有一个时间表?毕竟那些年年亏损的子公司似乎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一位名为杨泽昊的投资者要求佛塑科技尽快清理亏损资产。

  “公司会根据亏损子公司情况,尽快完成技术改造,不排除直接‘砍掉’一些亏损公司。”上述负责人表示。

  记者注意到,佛塑科技在去年7月曾有过承诺及对策:“我司将加大设备改造和工艺配方革新力度……创建高效执行力团队等措施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但记者查阅最近一期佛塑科技年报数据,发现对公司2012年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的控股子公司或参股公司亏损情况依旧严重。其中,成都东盛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去年实现净利-2144.93万元,同比下降284.29%;无锡环宇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净利为-1274.88万元,同比下降237.49%。

  定增溢价高回报低

  佛塑科技对外投资行为不断,另一边公司再融资动作同样不断。今年5月24日,佛塑科技全额发行3亿元365天期短融券,票面利率4.44%。此外,今年6月8日,佛塑科技拟以3.89元/股向大股东广新集团定增4859.08万股购买其所持合捷公司55%股份,合捷公司55%股权定价为1.89亿元。不过,市场关注的是,公司此次收购资产的溢价率高达221%。

  具体来看,合捷公司2011年、2012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685.91万元、2463.51万元。据佛塑科技预计,2013年合捷公司净利润为2266.60万元。对此,有市场人士分析了这样的数据:以2013年合捷公司业绩回报值1246万元(2266万元×55%)及1.89亿元的溢价收购,合捷公司收回投资额需要15年时间。

  对此,上述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定增方案里做过一些分析,可能有些投资者没有仔细了解吧!”




 

  传,星河生物无力扭亏惹怒股东 高管陆续选择离职

 

  今年1月24日,《大众证券报》刊登了《星河生物管理水平引人担忧》一文,对星河生物(300143)管理严重混乱进行了报道。7月8日,公司总经理魏心军宣布辞职,陈永相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这两位高管离职后,均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中期扭亏无望

  7月13日,星河生物发布中期业绩预告,预计2013年上半年净亏损同比扩大545.34%至619.53%,亏损额度为4350万元至4850万元。对于亏损的原因,公司解释称:“由于食用菌市场价格出现整体大幅下滑,公司鲜品食用菌产品售价同比大幅下滑,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公司营利情况。”

  2012年同期,公司净利润为-674.06万元。去年此时,公司前证券事务代表黄敏霞告诉《大众证券报》记者:“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公司下半年业绩会好于上半年业绩。” 事实上,星河生物也成功于去年四季度及时实现扭亏,不过,相比2011年,公司2012年净利同比大降88.96%。

  那么,2013年下半年,星河生物能否如去年一样实现扭亏为盈?带着疑问,记者多次致电星河生物证券部,但公司对外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共度难关”成说辞

  星河生物上市后的业绩表现可谓是“节节败退”:上市当年即2010年,净利润同比大增107.38%;2011年,净利润增速由107.38%降至39.44%;2012年,公司业绩增速“由正转负”,同比下降88.96%;2013年中期,公司业绩预亏超4000万元。

  在此情况下,公司管理上更是漏洞百出,日常公告多次发生低级错误,信披、管理急待整改。2013年6月,公司接到证监局发布的监管关注函,要求公司立即对信披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整改。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3年一季度曝出亏损后,公司董事长叶运寿自愿将年薪由61.35万元自愿降至28万元;总经理魏心军年薪由61.06万元自愿降至27.6万元。公司称,由于一季度经营业绩下滑,董事长、总经理自愿降薪与公司共度难关。

  未曾想到的是,魏心军降薪后仅两个月便宣布辞职,这也让总经理与公司“共度难关”成为了一句说辞。同时,公司董事陈永相也辞任了董事一职。目前,董事长叶运寿暂代总经理职责。

  投资者暴怒“无人理”

  “星河生物二季度怎么能亏掉超4000万元?一季度是1500万元,二季度亏损就翻番?”网名为“栽在星河上了”的投资者很难接受星河生物中期亏损额度继续增大,“星河生物是创业板公司中亏损最离谱的企业,请监管部门再次核查。”

  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投资者愤怒情绪更是显露无余:“星河生物半年时间亏损了4000多万元,难怪今年股价一直在跌,再看看创业板指数,都创年内新高了,星河生物作为创业板的股票,公司难道不感到羞耻嘛?还有公司的虫草项目,至今没有任何进展,公司回答投资者的永远都是以公告为准!”

  记者注意到,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提出的质疑及问题,公司始终没有“理睬”。截至7月15日下午5时18分,记者细数了一下,没有得到公司回复的投资者提问,已经积压到了21个。




 

  传,隆平高科重组疑云:大举削藩还是股东暴富游戏

 

  酝酿2个月之久,种业第一股隆平高科资产重组方案终于出炉,公司拟以20元/股价格发行8225万股收购旗下三家控股子公司剩余股权,以此来实现对控股子公司的完全控制,并解决少数股东权益占公司利润过大问题。

  该方案最惹人关注的地方莫过于交易方是子公司高管,有投资者认为此举是隆平高科上市多年后终于对子公司高层大举“削藩”,对隆平高科公司结构治理以及未来盈利能力提升显而易见。

  与此同时,该方案亦不乏反对之声,有投资人认为该方案不过是隆平高科子公司高管的“暴富”盛宴,若重组方案通过,高管通过股权激励获得的股权将可以直接高溢价套现,涉嫌损害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

  标的资产增值率高达7倍多

  隆平高科标的资产估值来源:隆平高科资产重组方案

  资产重组预案显示,此次隆平高科拟购买子公司湖南隆平45%、安徽隆平34.5%、亚华种子20%的少数股东股权。其中,向涛海投资及袁丰年、廖翠猛等47名自然人发行不超过5003万股用于支付购买湖南隆平45%股权的对价;向合肥绿宝、张秀宽、戴飞发行不超过2472万股用于支付购买安徽隆平34.5%股权;向张德明、青志新、陈遵东、汤健良、陈同明、吕红辉发行不超过750万股用以购买亚华种子20%股权。

  而上述三家标的公司为隆平高科主营业务核心子公司,2010年——2012年,三家子公司合计净利润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91.15%、99.80%、102.76%,由此可见,三家子公司是隆平高科盈利最主要来源。

  在重组方案中,隆平高科多次强调掌握着三家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的股东们三年来收益占净利润四成以上,权益过大对隆平高科整体战略已经形成挑战,为解决该问题,实现资源统一配置,隆平高科做出了此次资产重组方案。

  从方案本身上看,隆平高科可谓下了“血本”。在交易标的资产预估值中,三家子公司净资产合计5.06亿元,其中目标股权作价16.45亿元,平均增值率高达7倍多。

  资产评估专家表示,隆平高科用收益法评估看的就是收购标的未来盈利能力,而以收益法为依据收购资产通常会产生较大商誉,大额的商誉存在减值的风险值得注意。

  大举“削藩”还是子公司高管的暴富盛宴

  尽管对于隆平高科来说,收购核心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有利于巩固利润基础,但何以获得7倍多的溢价?

  另外,颇为引人注目的是交易方是子公司的管理层,这让投资者难免产生“瓜田李下”的联想和转让价格是否公允的质疑。

  在重组方案中,隆平高科指出,随着业务发展,少数股东权益对隆平高科净利润摊薄日益严重。2010年至2012年,少数股东权益占其净利比例分别为44.63%、41.41%、39.38%,已成为制约上市公司业绩快速提升的主要障碍,为此,隆平高科制定了该资产重组方案。

  从湖南隆平上看,此次隆平高科拟向湖南隆平发行2003万股购买涛海投资及袁丰年、廖翠猛等47名自然人中45%股权。记者调查发现,上述股权持有者均为隆平高科子公司员工,而廖翠猛、张德明等也为上市公司隆平高科的高管。

  湖南隆平创建于2003年5月21日,隆平高科与左科生等5位自然人共同成立。其中隆平高科出资6500万元,占81.25%,左科生等共计出资1500万元,占股权18.75%。

  2004年,隆平高科将手中持有的1500万元以每股1元价格转让给袁丰年,840万元股权转让给谭志军,200万元股权转让给左科生,至此,隆平高科股权占比49.5%。

  当年8月,手持股权的自然人股东蹊跷的将部分股权重新转让给隆平高科隆平高科股权比例升至70%。

  2004年11月,隆平高科再次将1200万元出资额的股权转让给袁丰年、左科生,此次股权转让后,隆平高科占比55%。

  2012年7月3日,湖南隆平将未分配合计2000万元转增注册资本,变更后实收资本1亿元。

  经过多次转让,最终形成隆平高科持有湖南隆平55%股权,涛海投资及袁丰年、廖翠猛等47名自然人持有45%股权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湖南隆平内部持股约定,在历次转让过程中,湖南隆平股权均以净资产为基础价格交易。

  而此次隆平高科拟以每股20元高价收购,湖南隆平总估值已经高达11亿元,其高管持有的45%股权价值4.95亿元。

  这是一场子公司高管们的“暴富”盛宴。

  同样的财富盛宴也在亚华种子高管身上上演。

  此次隆平高科拟向亚华种子的6位自然人股东发行不超过750万股,以此收购亚华种子20%股权。

  湖南亚华种子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2007年隆平高科收购其全部股权成为实际控制人。

  2011年,亚华种子称防止人才流失,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将持有的亚华种子20%股权(600万股)转让给该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人员,转让价格以截止2011年8月31日的净资产为基础来确定,由陈遵东代持所有股份。2013年4月25日,陈遵东将其代持股份转让给6名自然人股东。

  在短短两年期间,亚华种业管理层价值600万元的股权激励增值为1.5亿元,收益让人望尘莫及。

  一位评论人士对中国网记者表示,隆平高科若真想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股权比子公司股权,明显有诱惑的多。为何使用子公司股权进行激励呢?

  谁为子公司高管自肥买单

  从经营上看,“镉大米事件”造成目前市场上大米库存飙升,而隆平高科此次收购价格偏高,很可能对该重组方案通过不利。

  业内人士称,“镉大米事件”发生后直接影响了大米销售,进而影响农民种植热情,种子出现滞销现象。从隆平高科大米库存上看,库存增速飙升,今年一季度大米库存量已经超过整个公司营业收入。

  数据显示,湖南隆平2010年--2012年存货余额分别为42560万元、34144万元、23580万元,占其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88.42%,72.80%、72.72%,占其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2.24%、63.19%、61.57%;

  安徽隆平2010年--2012年存货金额分别为24,921万元、16,601万元、4,896万元,占其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60.36%、55.16%、29.85%,占其总资产比例分别为44.05%、42.23%、22.61%;

  而亚华种子3年来的存货金额分别为13,484万元、8,318万元、7,360万元,占其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56.48%、84.51%、73.99%,占其总资产比例分别为49.53%、65.82%、70.91%。

  上述隆平高科三家子公司除安徽隆平情况稍好外,其余两家子公司存货对应其流动资产占比均超过7成,随着大米价格的下滑,存货贬值在所难免。

  就在如此行市下,3家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居然获得如此之高的溢价,短短几年时间大赚7倍,让投资者感到匪夷所思,有投资人质疑其真实动机。

  一位长期关注隆平高科的投资者对记者表示,隆平高科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相对较少,透明度不高,盈余管理容易;另外,通过定向增发收购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顺利实现子公司股份向上市公司股权的转变更容易实现,这是一场谋划已久的“大局”。

  同时,他认为,整体看隆平高科收购三家子公司是为解决同质化竞争,提高营收能力,但仔细想来,此次收购隆平高科是为历次股权激励方案寻找对策。如果资产重组计划实施,子公司高管手中股权将可以在二级市场顺利套现,此次重组正是为子公司高管提供了一条退出通道,而最终的买单者将是投资者。

 ☟问题反馈 ☞┄┄┄┄┄┄┄┄┄┄→收藏资源:

07.18周四绝杀性传闻泄密(独家版)

  • 下载资源所需积分

    0

  • 当前拥有积分

    0

上传会员: 
股海网
文件大小: 
Bytes
上传时间: 
2013-07-18
下载积分: 
-
免责声明: 
请仔细阅读并同意后才能下载
本附件为用户分享上传,股海网没有对文件进行验证,不能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下载资源能正常安装和使用,且下载后扣除的积分无法退还,除非您充分理解并完全接受本声明,否则您无权下载。
本站对提供下载的软件、指标、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本附件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不得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如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参看 《股海网侵权处理流程》《股海网免责声明条款》
点击下载无反应时,更换主流浏览器重新登录操作,如360浏览器、Edge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个别浏览器有不兼容现象。
勾选以下表示您已经阅读并同意以上声明才能下载本文件,扣除积分无法退还!
我已阅读所有条款规定, 请点我同意 所有条款内容!我自愿下载!
提示:如下载失败,请点关闭刷新此页面或提交问题反馈给管理员→
关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合作 - SiteMap - TOP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ICP许可证:湘B2-20210269 湘ICP备09016573号-10 湘公网安备43108102000040号
Copyright © 2021 铭网科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