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股海网私募内参 → 正文
  • 07.17 私募内部绝杀传闻揭秘

  • 相关简介:传闻:美的终审被判侵权无需向格力赔偿道歉   格力、美的商标大战昨日有了结果。昨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和撤销了珠海市中级法院的6项相关判决,并驳回珠海 格力电器 股份有限公司其他诉讼请求。美的公司不得再生产销售涉案的空调型号,但无需赔偿和公开道歉。   据珠海中院一审查明,2010年2月8日,格力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国家商标局)申请五谷丰登商标注册。2011年4月 21日,该商标被核准注册并予公告,注册有效期为十年。格力公司分别于2011年11月8日、2013年1月16

  • 文章来源:股海网作者:股海网发布时间:2015-07-17浏览次数:下载次数:0

传闻:美的终审被判侵权无需向格力赔偿道歉

  格力、美的商标大战昨日有了结果。昨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和撤销了珠海市中级法院的6项相关判决,并驳回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其他诉讼请求。美的公司不得再生产销售涉案的空调型号,但无需赔偿和公开道歉。

  据珠海中院一审查明,2010年2月8日,格力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国家商标局)申请“五谷丰登”商标注册。2011年4月 21日,该商标被核准注册并予公告,注册有效期为十年。格力公司分别于2011年11月8日、2013年1月16日在泰锋公司、苏宁电器拱北店公证购买了美的公司制造的被诉侵权空调器。被诉侵权空调器上贴有“五谷丰登”标识。此外,美的公司在其网站上展示了副品牌名称为“五谷丰登”的19款空调器产品。

  判决称,美的公司未经格力公司许可,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与格力公司本案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侵害了格力公司本案注册商标专用权。

  法院同时认为,格力公司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不能成立,其请求以美的公司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作为计算赔偿损失的依据,不应得到支持。格力公司请求法院判令美的公司在其网站以及全国性的报纸上刊登声明,以消除影响,该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应得到支持。




 

  根据港交所披露易数据,7月10日,中国人寿以27.38元/股的均价减持中信证券3000万股,其中最高价位27.81元/股。如此算来,中国人寿单日套现金额高达8.2亿元。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合规与否。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近期A股异常波动,为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央行等多部委均出台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措施。

  但记者注意到,在上述背景下,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集团)仍在7月10日以每股27.38元的价格减持中信证券A股3000万股,套现8.21亿元。

  背景:多部委联合维稳

  7月8日,证监会发出通知,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支持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方式稳定股价,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权益。

  同日,央行新闻发言人指出,为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央行积极协助证金公司通过拆借、发行金融债券、抵押融资和借用再贷款等方式获得充足流动性。央行将密切关注市场动向,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支持证金公司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国资委也在7月8日发布了央企承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承诺书。承诺书表示,在股市异常波动时期,不减持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加大对股价严重偏离其价值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票的增持力度,努力保持上市公司股价稳定。

  财政部也在7月8日表示,股市异常波动期间,财政部在履行出资人职责时,承诺不减持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并要求中央管理的国有金融企业不减持所持有的控股上市公司股票,支持国有金融企业在股价低于合理价值时予以增持。

  现实:话音刚落即减持

  记者注意到,证监会官方微博在7月8日发布第18号公告,公告表示,“近期,证券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现就相关事项公告如下: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不过,就在短短两天后,中国人寿集团就减持中信证券3000万股A股。记者在查询港交所网站后注意到,中国人寿集团在7月10日通过场内交易,以每股27.38元的平均价卖出中信证券3000万股A股,持股比例从6.05%降至5.74%。

  另据报道,看到上述消息的投资者对记者表示,中国人寿在二级市场的上述操作令人困惑,甚至是“匪夷所思”。毫无疑问,中国人寿一直被视作“国家队”的代表,在A股遭遇困境,需要各方合力化解困局的当下,竟然大幅减持中信证券股权,这不是成了“恶意砸盘”。

  中信证券澄清:未违反证监会规定

  据上海证券网的报道,7月16日早间,中信证券发布关于股东持股变动的澄清公告。公告称,2015年7月10日,人寿股份通过二级市场转让中信证券3,000万股A股,转让后,人寿股份持有中信证券333,918,880股A股,占本公司总股数的2.76%(占本公司A股股数的3.39%).

  本次权益变动后,人寿集团、人寿股份合计持有中信证券565,060,815股股A股,持股比例占中信证券总股数的4.66%(占本公司A股股数的5.74%).

  公告表示,本次权益变动前后,人寿集团、人寿股份合计持有中信证券的股份数量占中信证券总股本的比例均未达到5%,未涉及《中国证监会公告》文提及的情形。

  根据证监会的公告,从2015年7月8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刘永好食言减持民生银行套现至少25亿元

  据中国经济网的报道,在市场信心逐步恢复的时候,民生银行的公告大大出乎投资者的意料。公告称,刘永好实际控制的新希望集团减持民生银行近2.62亿股,套现至少25亿元。事实上,就在上个月刘永好还曾表示,对民生银行非常有信心,也称不会大幅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证监会限售令当天减持,在时间节点上可谓“精准”。另外,此次减持之后,刘永好所持民生银行股份跌破5%,意味着,新希望将不再受到证监会7月8日发布的限售令的限制。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致电新希望集团,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刘永好减持民生银行至4.99% 两度公开表示“不会大幅减持”

  前些天,随着大盘指数和个股股价的走低,上市公司的增持公告逐步增加。然而,在股东们纷纷增持自家股票的同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人。

  7月13日,民生银行的一纸公告给了市场一个不小的震动。公告称,公司于7月12日收到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和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的通知,7月8日,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减持民生银行股份7670万股,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减持民生银行股份18521万股。

  本次减持后,两公司合计持有本公司股份降至18.23亿股,占总股本的4.9964396%。公告同时显示,上述两家股东同为刘永好旗下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控制的公司。

  在刘永好减持当日(7月8日),民生银行盘中最高价为11.16元,最低价为9.66元。据此推算,他在当天至少逢高兑现了25亿元的筹码。

  事实上,这并非是刘永好首次减持民生银行。据悉,新希望集团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逐步清仓了民生银行H股。此外,刘永好曾于去年12月26日减持民生银行A股1.85亿股,每股均价10.8元,套现约20亿元。此次减持之后,刘永好的持股比例下降至6%左右。

  而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刘永好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不会大幅减持民生银行。据悉,在今年三月底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刘永好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不会进一步减持民生银行股份。

  随后,在6月9日,他还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我早些时候减持了民生银行H股,这是出于投资的需要,并不意味着我要从民生银行撤退了,相反,我仍然是民生银行董事、副董事长,对民生银行非常有信心”。

  “限售令”当日减持背离证监会维稳意图

  上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持续多天深度调整,投资者信心一度低迷,市场上恐慌情绪蔓延。监管层频出利好,稳定市场意图明显。证监会先后宣布放缓IPO、暂停再融资以维护市场。此外,央行、财政部、国资委、保监会等多部委及市场参与各方也纷纷出台措施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7月8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公告称,针对近期证券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规定从即日起六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并称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新希望减持的时间恰好也是7月8日,也就是说,刘永好十分精准的抓住了最后的减持机会。

  除了时间节点外,新希望减持的数量也被市场所关注到,称其“刚刚好”。此番减持之后,新希望集团持有民生银行的股份比例已经低于5%。这意味着,新希望将不再受到证监会7月8日发布的限售令的限制。

  然而,这一与监管层和市场期盼背道而驰的做法,在遭致质疑的同时也引起了股民的愤怒,武汉某股民称:“刘永好的形象,一落千丈。”




 

  在微软宣布将裁员7800人后又一家全球高科技公司面临裁员的传言。昨日,有消息传出,移动芯片巨头高通公司或将裁员4000人,而目前高通公司全球共有3.1万名员工,如果消息属实,此次裁员将占到该公司总员工的10%以上。

  业内表示,虽然在移动智能高端的芯片市场,高通仍是老大,但目前已经受到了来自联发科、三星以及华为海思的挑战。

  据消息透露,高通最快将于7月22日公布裁员消息。而目前高通在全球共有3.1万名员工,此次传闻裁员4000人,裁员规模占到了12.9%。但高通尚未对此传闻进行回应。而在去年,高通已经宣布裁员1400人。

  数据显示,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热销,高通的业绩大幅提升,而其在全球移动芯片的市场地位一度达到了全球的半壁江山。据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高通移动处理器的市场份额高达48.60%,三星28.44%,联发科7.78%。但到2014年,高通的市场占有率下滑到了32.3%,而联发科的市场份额一路上升至31.67%,三星为22.1%,华为海思则从2013年的2.69%上升到2.90%。

  面临三大困境

  1 全球市场遭遇围剿

  对于传出高通裁员,业内表示,高通成为移动终端芯片的巨头完全取代了昔日PC芯片巨头英特尔的风光,而随着PC在全球市场出货量的逐年下滑,移动芯片全球市场的扩大,高通在全球市场遭遇了来自各方的挑战。

  高通主要竞争对手是联发科,其通过发布性价比高的芯片,联发科很快获得了包括中国众多手机厂商的青睐,使这些手机厂商有了可以与高通议价的筹码。

  2 中国市场遭遇挑战

  在中国市场,因为涉嫌垄断,高通被裁定罚款9.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0.99亿元,从而结束了对高通公司长达14个月的反垄断调查。而同时,随着反垄断调查的结束,高通今后对中国手机厂商收取专利授权费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由于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国,新的专利收取费的采用,将直接影响到高通在中国市场的收益。

  最新一个财季数据显示,在截至3月29日的第二财季,高通净利润为10.5亿美元,同比大幅下跌了46%。同时,目前联发科与英特尔加大与中国本土中小手机厂商及平板电脑厂商的合作,而华为海思芯片市场份额的增长,同样使得高通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

  3 新品遇“过热”难题

  据媒体披露,HTC公司的旗舰手机M9遭遇销售困境,外界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搭载了高通810处理器,导致手机过热。而搭载骁龙810处理器的索尼Xperia Z4,在推出两个月时间,也被媒体披露已被用户频频抱怨手机机身温度过高。

  据悉,由于担心高通骁龙810导致手机过热,个别手机厂商开始放弃高通这款最新的芯片。业内表示,高通正在加紧骁龙820处理器的研发,但面对快速发展的手机产业,其力推芯片遭遇“过热”难题使得其市场老大再次遭遇挑战。




 

  近日,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宣布对电商平台1号店进行“换帅”,董事长于刚与CEO刘峻岭离职,正在寻找合适的接替者。目前沃尔玛是1号店控股大股东。有意思的是,在发给媒体的声明中,新闻垂询的联系方是沃尔玛中国公关总监,这在以前1号店的沟通中从未出现过。另外有行业观点称,创始人的突然离开反映出双方经营理念的冲突,透露出沃尔玛在华电商业务借换帅谋求变局。

  接近1号店高层的相关人士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于刚作为创始人,一手把1号店“抚养”大,虽然此前屡次传出其出走消息,但他对这个公司感情深厚,然而无奈与沃尔玛经营理念不一致,电商的烧钱战略无疑会威胁到沃尔玛相对稳健的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1号店并未公布去年业绩。对比阿里、京东,1号店商品丰富度远不如淘宝、天猫,也没有京东的微信、手Q两大移动流量入口。沃尔玛财报也未披露有关1号店的业务数据。不过从1号店公布的2013年交易额为115.4亿元来看,同比增长69.6%,按照去年的增速计算,今年会在约200亿元左右。

  目前,沃尔玛在中国除了山姆会员店网上商城外,并无官方网上商城。在业内人士看来,沃尔玛迟迟未组建线上业务,1号店或成为其线上替身。但有分析表示,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市场阿里巴巴和京东占据领先地位,除了亚马逊中国相对发展好一些,其他外资电商基本销声匿迹。此外,外资喜欢直接复制欧美经验来到中国,并不适合本土实情。

  有观点认为,如今电商行业已经白热化竞争,沃尔玛电商和1号店后续的发展还是未知数。




 

  上交所周四早间公告称,盛和资源铜峰电子融资监控指标分别达到20.57%和21.13%,被提示风险。

  依照相关规定,单只股票的融资监控指标达25%时,上交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暂停其融资买入,并向市场公布。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日公布的通报显示,泸州老窖汤臣倍健、康富来、善存、昂立、旺旺等多个品牌的产品存在过度包装问题。

  通报显示,饮料酒类商品包装监督抽查的43批次商品中,不合格8批次,均为酒类产品。中国·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佳酿泸州老窖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祝尊富贵酒、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福中福浓香型白酒等均存在包装空隙率过高的问题,属于过度包装。

  保健品也是过度包装的重灾区。本次监督抽查的6批次商品中,不合格4批次。汤臣倍健蛋白质粉、康富来洋参口服液礼盒、善存鱼油软胶囊、昂立舒脑液也存在包装空隙率不合格的问题。

  此外,在其他食品商品包装监督抽查的86批次产品中,也有27批次的产品不合格,其中包括山东大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旺旺”旺羊开泰臻果大礼。

 ☟问题反馈 ☞┄┄┄┄┄┄┄┄┄┄→收藏资源:

07.17 私募内部绝杀传闻揭秘

  • 下载资源所需积分

    0

  • 当前拥有积分

    0

上传会员: 
股海网
文件大小: 
Bytes
上传时间: 
2015-07-17
下载积分: 
-
免责声明: 
请仔细阅读并同意后才能下载
本附件为用户分享上传,股海网没有对文件进行验证,不能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下载资源能正常安装和使用,且下载后扣除的积分无法退还,除非您充分理解并完全接受本声明,否则您无权下载。
本站对提供下载的软件、指标、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本附件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不得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如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参看 《股海网侵权处理流程》《股海网免责声明条款》
点击下载无反应时,更换主流浏览器重新登录操作,如360浏览器、Edge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个别浏览器有不兼容现象。
勾选以下表示您已经阅读并同意以上声明才能下载本文件,扣除积分无法退还!
我已阅读所有条款规定, 请点我同意 所有条款内容!我自愿下载!
提示:如下载失败,请点关闭刷新此页面或提交问题反馈给管理员→
关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合作 - SiteMap - TOP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ICP许可证:湘B2-20210269 湘ICP备09016573号-10 湘公网安备43108102000040号
Copyright © 2021 铭网科技,All Rights Reserved.